Python套接字:在Linux中启用混杂模式
我们知道,Python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Windows系统下启用混杂模式:
s.ioctl(socket.SIO_RCVALL, socket.RCVALL_ON)
不过,RCVALL_*和SIO_*这些选项只在Windows上可用。 在Linux系统中,使用C语言的socket API时,可以用:
ethreq.ifr_flags |= IFF_PROMISC;
ioctl(sock, SIOCSIFFLAGS, ðreq);
或者通过:
setsockopt(sock, SOL_PACKET, PACKET_ADD_MEMBERSHIP, PACKET_MR_PROMISC)
那么在Python的socket API中,有没有办法让我们在Linux上设置混杂模式呢?
2 个回答
我想到另一种方法。虽然可能没有那么优雅,但看起来效果不错。
在Linux系统中(需要管理员权限),可以使用:
# ifconfig eth0 promisc
# ifconfig eth0 -promisc
来开启或关闭你的网络接口的混杂模式(这里是eth0)。
所以,在Python中(同样需要管理员权限),可以使用:
import os
ret = os.system("ifconfig eth0 promisc")
if ret == 0:
<Do something>
欢迎大家对这种做法提出意见。
使用一个 AF_NETLINK
套接字来发出请求,开启 IFF_PROMISC
模式。在Linux上,Python可以创建 AF_NETLINK
套接字:
>>> from socket import AF_NETLINK, SOCK_DGRAM, socket
>>> s = socket(AF_NETLINK, SOCK_DGRAM)
>>>
你可以查看 netlink(7) 手册页末尾的示例,了解如何发出 netlink 请求。你可以使用 ctypes
(或者 struct
)来构建要通过 netlink 套接字发送的序列化 nlmsghdr 消息。你可能还需要调用 sendmsg
和 recvmsg
,因为 Python 目前还没有提供这些API。另外,还有一些 第三方模块 可以使用,这些模块提供了这两个API。
另外,你也可以选择传统的方法,使用 ioctl
,这实际上会简单很多。
首先,使用 ctypes 定义 ifreq 结构:
import ctypes
class ifreq(ctypes.Structure):
_fields_ = [("ifr_ifrn", ctypes.c_char * 16),
("ifr_flags", ctypes.c_short)]
然后创建一个套接字,用于 ioctl
调用:
import socket
s = socket.socket(socket.AF_INET, socket.SOCK_DGRAM)
接着,从 /usr/include 中复制几个常量值,因为这些在 Python 中并没有提供:
IFF_PROMISC = 0x100
SIOCGIFFLAGS = 0x8913
SIOCSIFFLAGS = 0x8914
创建一个 ifreq 结构的实例,并填充它以达到想要的效果:
ifr = ifreq()
ifr.ifr_ifrn = "eth4"
使用 ioctl
调用填充 ifr_flags
字段,这样就不会覆盖接口上已经设置的标志:
import fcntl
fcntl.ioctl(s.fileno(), SIOCGIFFLAGS, ifr) # G for Get
添加混杂模式标志:
ifr.ifr_flags |= IFF_PROMISC
并在接口上设置这些标志:
fcntl.ioctl(s.fileno(), SIOCSIFFLAGS, ifr) # S for Set
要移除这个标志,可以将其掩码掉,然后重新设置:
ifr.ifr_flags &= ~IFF_PROMISC
fcntl.ioctl(s.fileno(), SIOCSIFFLAGS, ifr)